转型

未来工作模式路线图

凭借灵活的原则,工作会更容易、更好、更有成效,甚至可能会更有乐趣。

作者:Nadia Rawlinson2021 年 6 月 28 日绘图:Abbey Lossing

今天,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的 500 多天后,世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:虽然疫苗让我们中的一些人看见一丝曙光,但许多人仍处在困境当中。

在彼此平凡的工作岗位中,几乎所有人都经历着失落与渴望、无解的问题和每天都可能遇到的新困境。但我们也打破了常规,抛弃了旧惯例,改写了曾经认为是铁定的工作规则。今天,尽管这是场不幸的疫情大流行,但我们有着千载难逢的机会,重新思考和重塑过往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地点。(剧透:激烈的办公室办公和远程办公争辩是项虚假选择——其实两者都不是。) 当然,我们不会每天都去办公室,但我们也不会放弃相聚的机会;未来工作更多围绕在数字工具,使得我们可以在最好工作和过最好生活之间取得平衡。

改变是困难的。但对个人,尤其是社会环境而言,代际变化是更加困难的。我们易于被现状吸引,并在熟悉环境中寻求安慰。然而当变化强加于我们身上时,它有时会显现出一条裂缝,而光线从中照射进来。在 Slack,我们认为这是让我们工作生活变得更好的机会。我们目前的工作方式是偶然的,但它可以变得不再偶然。我们有抓住这一刻的机会,并以想象力和意图重组工作方式。当我们思索未来的工作时,不应再考虑回到疫情大流行前的样子。这是因为太多东西发生了变化。与此同时,这并不像让员工回到办公室或帮助他们永远居家工作那样简单——我们需要在员工所在地点满足他们的需要,帮助他们以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好工作。在 Slack,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数字为先的工作方式。

首先,这是我们知道的情况:Slack 的未来论坛显示,93% 的知识工作者希望在工作时间上具有灵活性,而同个群体的 76% 人员希望在工作地点上具有灵活性。简而言之,分布式工作将持续存在。其他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同样情况。我们也知道,居家办公可以同样有效率、有创造力和有成效。事实上,一些全球最大的金融业和科技业公司,在过去一年里凭借远程办公而获得创纪录利润,当中不少公司都曾把办公室作为其工作方式的基石。

我们已经重新选择工作地点,接受与 Zoom 的不期而遇,并在更人性的层面认识好久不见的同事。我们甚至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平衡工作和生活。这是一种数字为先的全新工作方式。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在哪里工作,都拥有能达到最高效和最平衡状态的工具。这不仅仅是“居家办公”,而是让大家能够“快乐地工作”。

在过去的 16 个月里,我看到人们想出色地完成工作,而且也意识到有崭新的工作方式。这种方式可能并不完美或完善,且确切方案仍未成型,但只要我们的指导方向是植根于灵活性包容性关联性的愿景,那么工作和生活可以因此变得更为美好。

灵活性

我们的数字总部至少要与实体总部同等重要——如果不是更为重要的话。这是员工的期望。办公室成为我们生产力工具箱的另一个工具,但是“数字为先”并不意味着“永远不会面对面工作”。 这意味赋予人们在其认为最适合的时间和地点工作。盯着屏幕工作的时间或办公室中的人数,都已不是重要的衡量指标——我们不应以固定和活跃程度来衡量绩效,而应该用影响和结果来衡量。

我们都有许多事情要去完成,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,朋友还是爱好。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。同时,我们也享受工作和取得成就间的平衡。我们需要赋能,而不是隔空微观管理,以及优先考虑新工具,以帮助我们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有效排定时间都能保持联系与参与,从而提升生产力和士气。

包容性

通过分布式工作,我们可以将知识经济中的机会扩展到过去曾被排斥的领域和人群。在过渡到远程和分布式工作后,Slack 雇用远程代表性不足的少数群体 (URM) 比实体办公室多出 50%。通过在传统“总部”之外招聘,我们可以挖掘更深、更多样化的人才库。但这还不够——为了加强分布式世界的包容性,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拥有更清晰的期望和更好的团队习惯。我们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知识共享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,为每个人消除机会屏障。

关联性

Slack 是将我们聚集在一起的关联组织。它是我们的数字总部。由频道中透明沟通带来的速度和敏捷,可以推动整合、促进协作和建立关联,且不受时区限制。同时,Slack 只是一个工具——就像所有出色软件一样,每个组织都可以自行注入价值观、安装护栏和画出能最大限度扩大联系和尽量减少干扰的虚线。

指导方针

在 Slack,我们一直在努力设计和完善史上最好的商业沟通工具,并着眼于未来的工作。我们相信,这些疫情大流行后的指导方针(现在是 Slack 的指导方针)可以帮助各个公司塑造未来:

  • 高层团队将以数字为先为原则。我们的办公室都不设有专门的高管工作楼层,高管们会在办公时段集中处理团队活动和客户互动。我们对各个公司领导的指导意见是:每周在办公室的时间少于三天。
  • 将团队召集在一起应该要有个目的,例如团队建设、项目启动和其他提前计划的活动,这样才可以结合起灵活性和可预测性。
  • “一人拨入,全员拨入。”大多数会议应是分布式、数字化和拨入式的。优先考虑音频方式,然后根据情况考虑是否使用视频
  • 共享空间是为了团队合作。虽然我们将始终支持需要个人空间的员工需求,但办公室将是以团队和客户为中心的。我们需要尝试和重新设计我们的共享空间,使之成为更灵活、基于活动和支持团队的工作场所。
  • 拥抱异步工具。使用频道进行状态更新和异步工作,在 Slack 中使用“始终在线音频”进行团队聊天和即兴通话,以及使用手机进行一对一通话!
  • 所有员工都有一个“家庭”团队,以及配合该团队时区的核心时段,当中应该要有结合起他们时间与无会议时间的团队协议。例如,协作时段(上午 10 点 – 下午 2 点)、制作者时段(周二 - 周四上午 9 点 – 上午 11 点)或无会议时间。

拥抱数字为先并不会有一夜之间的转变。重点在于逐步改善,而不是一步到位;整个过程需要不断试验和演变。不会有一刀切的方法——不同的员工会有不同的需求。然而有了新工具后,我们可以让大家与同事保持联系,并在不同的地点和时区参与工作。凭借灵活的原则,工作会更容易、更好、更有成效,甚至可能会更有乐趣。我们都应该能够“快乐地工作”。

    这个帖子有用吗?

    0/600

    太棒了!

    非常感谢你提供反馈!

    收到!

    感谢你提供反馈。

    糟糕!我们遇到问题了。请稍后重试!